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春节】我们的节日(二)----大年初一

百节年为首!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。春节经过几千年的沉淀,所产生的年俗不胜枚举。史鉴带你重温中国传统年俗文化,体味浓浓的年味。

恭贺新春,鸡年大吉

“元”的本意为“头”,后引申为“开始”。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,也是俗称的春节。隋代杜台卿在《五烛宝典》中说:“正月为端月,其一日为元日,亦云正朝,亦云元朔。”


先放爆竹,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。这时满街瑞气,喜气洋洋。

相传,有一个穷人由于连年不顺,在除夕夜这晚为来年营生无着落而苦闷睡不着觉,于是在半夜到屋外放起鞭炮来。村里人都被吵醒了,都觉得穷人半夜起来放鞭炮很奇怪。结果,从那年开始,穷鬼真的“起来了”。乡人们都认为是穷鬼在正月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放鞭炮,才发的家。乡邻纷纷模仿,后来成为一个民间习俗。

《荆楚岁时记》曾经这样记载,正月初一,鸡叫头一遍时,大家就纷纷起床,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,由此来逐退瘟神恶鬼。

2017

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。每逢腊月三十晚上,它便窜出山林,掠食噬人。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,然后关上大门,躲在家里。初一早晨,“年”饱餐后扬长而去,人们才开门相见,作揖道喜,互相祝贺未被“年”吃掉。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,一直沿袭至今。

古时“拜年”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。初一早晨,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。长辈受拜以后,将事先准备好的“压岁钱”分给晚辈。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“恭喜发财”、“新年快乐”等吉祥的话语。

清人顾铁卿在《清嘉录》中描写,“男女以次拜家长毕,主者率卑幼,出谒邻族戚友,或止遣子弟代贺,谓之‘拜年’。至有终岁不相接者,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……”

在古代习俗中,元日全家饮屠苏酒,以祛不正之气。

饮屠苏酒的方法很别致,与平常的不同。饮屠苏酒是从最年少的饮起。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,先饮酒以示祝贺,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,后饮以示挽留。

宋朝文学家苏辙的《除日》诗道“年年最后饮屠苏,不觉年来七十余”,说的就是这种风俗。

初一穿新衣新鞋戴新帽。新的一年开始,全家老小都从头到脚穿新衣,戴新帽,代表万象更新。




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。 

据说尧帝时,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,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,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,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,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,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,吓退妖魔鬼怪,使之不敢再来。因重明鸟样类似鸡,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,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。



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“扫帚星”引来,招致霉运。假使非要扫地不可,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



图片 / 网络

文字 / 网络 黄丽

编辑 / 于佳奇

责编 / 宋卓妍  陈皓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